首页 > 案例精选 > 政府 新华三生态“新”在何处?

新华三生态“新”在何处?

2017-04-05 10:10    作者: 张戈

基本信息

当新华三“新生态·领万象” 合作伙伴峰会邀请函摆于桌面时,记者先是怀疑,其后开始重新思考,思考IT生态概念的精神内涵。

其实,两个月间,已收到多份邀请函,均冠以“生态大会”之名。初期判断,此变化只是“渠道大会”的升级包装。但月余之后,通过对系列采访,逐步理清“生态”与“渠道”间的差异,逐步确定了生态的定义。
 
 
此次,接受新华三之邀,也让记者不禁思考,新华三生态“新”于何处,如何建立更具差异化的生态体系。

IT生态的核心特征

其实,在生态时代之前,是漫长的渠道时代,大约三十年。渠道商的核心价值在于掌握客户资源,次要价值在于掌握一定的技术实施、服务能力。当然,IT企业更看重前者,对后者仅为“口号”式的重视。

而变化始于两个层面:一方面,用户更关注IT,或说更不关注IT。看似悖论,其实道理清楚,即用户不关注IT技术、IT设备本身,但更注重如何通过IT系统提升其主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渠道商,或称IT服务商在不断地行业项目积累中,逐步建立IT设备企业不能企及,也无可代替的能力,其中既包括应用开发能力,也包括行业理解能力。由此,因袭陈规原有的渠道式合作,已过时而绊脚;由此,生态合作模式必然会去其代之。

现在看来,IT生态时代,将具备如下生态特征:

其一,生态圈核心价值为满足用户业务需求,而非IT需求;交付生态解决方案,而非端到端IT基础架构平台。生态圈的共同目标在于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核心产品为“平台+应用”,核心价值在于提升用户主业竞争力。

其二,从管理,到合作。渠道时代以产品为纽带,以管理为手段,约束销售体系野蛮发展。而如上所述,生态时代产品为“平台+应用”,即伙伴间共同拥有产品知识产权。由此,平等合作成为生态主基调。当然,此前产品买卖式的松耦合关系,也将变为共享知识产业权式的耦合模式。

其三,去中心化。既然合作将成为生态时代的基调,则生态圈中再无“中心”。IT企业坚持高强度研发投入,方案商则长于应用理解。能力成为生态圈的“入场券”,能力越强,在生态圈中虽并非话语权更强,但可换取的资源越多,合作机会也越多。由此,生态伙伴之间将以能力互换为基础,共享客户资源、共享销售体系,甚至互为渠道。
 
新华三生态“新”在何处

言归正传,4月9日,新华三“新生态·领万象” 合作伙伴峰会将于杭州召开,既然其以“新生态”为主题之一,新华三此时也必公布其最新生态政策。而在此前公布生态政策的几家IT企业,其模式框架基本趋同,新华三生态新意何在?

其实,以IT企业对产业的理解力,做出趋同的生态战略并不为奇,但区别在于,其既有资源、既有积累、既有能力,将决定生态圈的走向,和差异化的合作模式。由此盘点一下新华三的能力。

首先,在整合杭州华三和紫光华山之后,新华三产品线既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安全等设备,也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等平台,可提供端到端全生命周期ICT基础架构。同时,依据公开资料显示,新华三研发投入较2015年翻了一番,其人均专利数量体现出来的创新能力也依然在业界处于领先位置。也就是说,新华三既有的产品能力和研发能力,保证了“平台”的稳定性、可靠性,保证了与生态伙伴合作的技术优势。

其次,新华三中国区现有3000名市场人员,覆盖各行业、各区域。此前其“准直销”能力于业内首屈一指。在生态模式下,新华三“准直销”能力,可演变为生态圈的“准直销”能力,共享知识产权的生态解决方案,可借此直达用户端。这可算是新华三生态合作的市场优势。

第三,新华三中国区下设20余个行业系统部,并将市场细分为187个子行业,业内尚无IT企业能如此细分应用需求。同时借助其“准直销”能力,其对行业理解能力无人能出其右。如新华三可以共享其深厚、精准的行业理解能力,众多细分市场中的生态解决方案将快速应运而生,百行百业业务模式转型速度也必然加快。这是记者最为看好的一大优势,结合了其技术与市场的双重能力,且看新华三在合作伙伴大会上将如何阐释这一方面的开放与合作策略。

第四,截止到2016年底,新华三新增合作伙伴1800家,新增核心合作伙伴200家,其合作伙伴规模超过10000家,堪称业内最大。也就是说,新华三如共享业内最大的渠道资源,诸多生态解决方案可快速落地。
 

 

赞 0个人觉得赞
logo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规模:

网站:


粉丝0

对该病例感兴趣?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010-58423356

我有以下需求

 我想得到贵公司产品详细资料
 我想得到贵公司产品的价格信息
 我让贵公司产品销售人员联系我
 我让贵公司技术支持人员联系我

关于我们 | 全生命周期管理 | 服务的客户 |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公司名称:北京金誉在线伙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 15026202号-1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