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案例精选 > 政府 云信达张兵:把数据管理的正确理念与最佳实践奉献给业界,是我毕生的荣幸

云信达张兵:把数据管理的正确理念与最佳实践奉献给业界,是我毕生的荣幸

2020-04-07 14:50  

基本信息

文/李卫忠

云信达成立于2015年,以让数据“可信地保护,高效地流转,敏捷地使用”为使命,秉承“专注、创新”的创业理念,执着于数据管理底层技术的研发,以eCloud Data Master云数据管理系统产品线为主干,不断创新数据管理的技术价值和客户价值。

2019年,云信达正式成为双态IT联盟成员。日前,在数据管理领域拥有20多年经验的云信达创始人兼CEO 张兵接受专访,畅谈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做好数据管理的真知灼见。

 

缘起:以创新技术做数据管理的领导企业

李卫忠:请介绍一下云信达成立的缘起初心以及公司定位。

张兵:云信达成立于2015年。当时,IT界正处在新旧科技的转换期,由大型IT厂商主导的闭源时代正面临着解体,外企靠技术壁垒统治市场的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传统IT由于越来越无法满足用户对创新的需求,只能靠定制化服务维持业务的发展,公司在产品技术方面的价值开始弱化。以我所工作的Veritas 公司为例,近10多年来已经鲜有令人惊艳的技术出现。

与此同时,由互联网公司主导的开源时代走到了舞台的中央,新科技公司以开源技术为引领,已经在to C市场成功崛起,to B领域的成功也将会随之而来。              

而由于开源带来了技术的扁平化以及产业的碎片化,IT中心从美国向欧洲、亚洲开始扩散,我认为国人以创新技术进行创业的时代已经来临。

恰好在2016年,Gartner 发表了《CDM加速双态IT》的报告,首次定义了CDM(复制数据管理)技术方案,把CDM从备份软件领域中单列出来进行独立研究。这进一步坚定了我们以创新技术做一家数据管理领导者为目标进行创业的决心。

创业是一个漫长的修炼历程

李卫忠:云信达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拥有哪些技术优势?

张兵:创业是一个漫长的修炼历程。

在2015-2016年的创业初期,云信达以“开源+服务”的模式,为一些熟悉的客户开发SDS和数据库一体机进行数据备份服务,由于业务量不是很稳定,有的人又回外企继续打工,有的人去了国内上市公司,有的人去搞区块链,最初创业的7个人只留下了3个人。

2016-2018年是公司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时我们聚焦CDM搭建起研发团队,完成了核心技术开发,推出了国内首款自主产权的CDM产品。第一款商业版本于2016年推出,就赢得了运营商、政府等领域客户的青睐,员工规模也发展到了50人左右。尤其是2018年随着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曹总出任云信达研发总经理,使公司的研发体系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9年,随着A轮和A+轮融资陆续到位,产品打磨成熟,客户数量达到3位数,员工规模也发展到上百人,形成了南京总部+北上广分支机构的布局。

目前,美国已经出现了CDM领域的独角兽,以云数据管理的概念拓宽了CDM的赛道,我们也依靠产品、研发、营销、融资体系的逐步完善进入了公司发展的快车道。

展望未来,CDM目前在中国仍然处于早期阶段,还需要2-3年的市场教育期。希望CDM成熟期到来的时候,云信达已经凭市场数据成为CDM的头部企业,并通过独立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CDM概念的上市公司。

正本清源,数据管理需要一场观念上的革命

李卫忠:请您谈谈CDM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哪些建议?

三位一体,我们已经走到CDM无人区

张兵:CDM的内涵十分丰富,我们认为它是包含了数据治理、数据运维以及数据驱动业务三位一体的数据管理平台。

 

基于20多年数据管理行业的沉淀,4年对CDM领域的专注,我们对CDM的认知高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领先的,这方面在和Gartner团队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感觉到。

目前,全栈的CDM技术,从获取副本、管理副本到应用副本,数据运维、治理,到驱动业务,多种数据格式、多云架构管理融为一炉,每一个点上都有对应的创业公司,但是从评价true CDM角度看,云信达的整体优势非常明显,我们已经走到了CDM的无人区。数字化时代,用户需要的不仅是在每一个单点上打补丁,而是需要一个驱动数字化业务转型的数据管理平台。

不对“灾备”进行解构,让中国IT界跌入一个巨大的深坑

现在中国IT界经常谈论“灾备”,其实在英语里没有这个词。20年前中国IT界对容灾和备份是有所区分的,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把二者混同了。

在英语的语境中,每一个科技术语是有特定指向的,相关术语包括:Backup-(备份),Disaster Recovery(容灾),Redundancy(冗余),High Availability(高可用),Multiple copies(多副本),Hot spare(热备),Synchronization(同步),Replication(复制),Snapshot(快照)……这些不同的英文术语,现在在中文语境中往往不加区分地被扔进了“灾备“”的大框架!由于不对“灾备”进行解构,中国IT界已经跌入了一个巨大的深坑!

“冗余”在三维空间,“重来”在四维空间

IT人员要防止的灾难有很多,再多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理灾难,例如:设备故障、通信故障、风火水电等环境灾难;一类是逻辑灾难,例如:误操作、恶意破坏等。防物理灾难的基本法则是“冗余”,防逻辑灾难的基本法则是“重来”。“冗余”发生在三维空间内,“重来”是在加上时间维度的四维空间中。刘慈欣在《三体》谈到,低维度遇到高维度是毫无还手之力的。

漠视备份,面对逻辑灾难就是在裸奔

我大学是学物理的,不会有这种认知误区,可是今天中国IT界这种认知误区太普遍、太高端,几乎让整个行业窒息。

首先在商业领域,几乎垄断了中国本土科技产业的各大云厂商,绝大多数风华正茂的云厂商架构师认为代表最新IT的云计算、互联网科技的分布式、多副本技术完全颠覆了老IT架构,数据备份是过时的技术。他们宣称云无所不在,就像八爪鱼一样,即使断臂也可以求生。可是一个人即使有8只手、8颗脑袋也怕新冠病毒。局部的病灶还可以修复,系统性紊乱如何通过冗余挽救?

传统IT使用专用软硬件架构设计来确保高性能和高可靠,新科技用软件定义加通用硬件的架构,在扩展通用硬件数量的基础上获得多点冗余保护和多点并发的性能,获得扩展性和灵活性,逻辑的反面就是用多点分布来弥补单点能力的下降。点虽然多,可是全局的控制还是有一个统一的逻辑层次和体系,无法承受来自上一个维度的打击。

如果控制了话语权的大厂商都漠视备份,其实对逻辑灾难基本上是在裸奔。更严重的是,在控制了学术和行业话语权的标准化组织里,也是高维、低维不分,《等保3.0规范》仍旧把灾备混合在了一起,让我深感悲哀!

本属高维度的数据管理出现了问题

讲完国内的问题,再来看看全球IT界面对的共同问题。继续拿《三体》来比喻,宇宙中高维的种族和低维的种族本来就在那里,IT诞生之初数据备份就在那里,冗余和重做是IT建构的基础逻辑,不会因为新科技的产生而消亡。

数据备份主要盯着最核心的IT资产——数据这个对象,数字化时代离开了数据一切都灰飞烟灭。可是属于高维度的数据备份技术和数据备份产业,走到今天已经奄奄一息了。

列举3个现象:一是2018年IDC对全球CIO做的一次调查问卷显示,70%的CIO对现有的备份系统都不满意;二是数据备份市场持续萎靡,企业在备份系统上的投资占IT投资的1%都不到;三是普遍觉得投资数据备份不划算,中国市场上灾备一体化大行其道。

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备份、不愿意投资备份?既然数据备份的逻辑是永恒的、不朽的,那么一定是当前的技术或产品形态出了问题,而且看起来问题还不小。

全球主要的备份厂家VERITAS、Commvault、DELL/EMC、IBM等主流备份技术几乎都来自上一个世纪,产品的核心技术原理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备份和恢复这一对互逆的操作——有备份操作就有恢复操作,备份数据就是为了恢复,这个体系运行了几十年也没变!

问题这就来了!举个例子:我们打游戏过程中不停地存盘,想把存盘记录调出来replay是很方便的。可是企业面对的数据备份系统却需要大动干戈,恢复起来费钱、费时、费力!如果在打游戏时,备份数据都需要恢复到一个干净的存储空间、花数小时恢复,这样重打游戏你会满意吗?

所以说,备份市场的低迷,是老科技生病了,新科技在裸奔。

不能盘活暗数据的技术都将走向死亡

整个备份行业就这样凋零下去,还是有所转机?

2016年Gartner定义CDM这种新术语,在诞生之初就有3个特征:原格式、黄金副本、虚拟副本服务。它对备份技术最大的改变是:备份数据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恢复,备份数据不再是“暗数据”,可以“活备活用”。作为一个横空出世的副本数据管理平台,CDM已经偏离了传统运维的轨道,走上了跨界的道路之上。

副本数据的价值有待不停地被认识和挖掘。我们认识到这是备份史上的伟大革命,核心要义在于“盘活暗数据”。我预言,凡是备份数据不能被盘活的备份技术即将走向死亡,不管曾经是多么强大的品牌,还是正在崛起的国产化,都难逃宿命。

国内IT行业的三点建议

因此,我想给国内IT行业的建议是:

第一、尽快在整个IT界发起一场运动,拨乱反正,走出“灾备”认知误区,把低维度和高维度的技术区分开,即使是新科技领军企业,也需要敬畏高维度种族的存在,坐下来好好想想怎么把备份这门课补上;

第二、当前的备份市场是新技术驱动而不是国产化驱动。如果把国外品牌换成同样技术路线的国产品牌,企业用户还会吃二茬苦,受二茬罪!

第三、灾备一体化还在运维的小宇宙里兜圈子,盘活暗数据才是出路,该轮到CIO去思考数据备份这件事了,而不是仅仅让运维主管去思考。

云信达的行业实践

李卫忠:云信达目前的主要业务聚焦哪些重点行业?请介绍几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张兵:CDM的口号是:盘活暗数据!所以,云信达界定目标客户的标准是客户数据的单比特价值大小。比值越大,越需要盘活暗数据,因此,金融行业理所当然地是我们的第一重点聚焦行业,此外,电信、能源等央企国企、政府成熟市场和500强民企也是我们重点聚焦的行业。

我们把政府细分为成熟市场和非成熟市场,成熟市场是最早进行信息化的财税、社保、公安的部分警种等,他们的数据价值巨大。非成熟市场是信息化进行的比较晚的各种政绩工程,以及正处在大规模搭建IT基础设施的阶段的部门。

我们坚持做价值型产品,企业的精力如果消耗在人情关系上,就很难坚持价值走向。南京银行和南京证券是我们同城的金融企业,我们之间的合作都是基于备份数据对于开发测试的价值之上,原格式的数据副本经过去标签化也就是脱敏之后,给到开发部门进行灰度测试、灰度发布。南京银行有多个测试小组,CDM可以在一个物理副本的基础上虚拟出多份虚拟数据副本,同时供给多个测试小组进行开发测试。

目前,我们最大的案例是中国移动,有些省移动公司已经大规模采用了云信达CDM解决方案全面取代国外大品牌的老备份产品,在技术迭代的同时实现了100%的国产化替代,涵盖了8个机房近300个业务系统,6个PB的数据规模,检验了云信达产品的成熟度和稳定性。此外,我们还在江苏省的社保系统内落地了多个集数据备份、仿真测试、数据固化审计多种复合价值的CDM案例。

双态IT联盟是非常好的平台

李卫忠:请您介绍一下对生态建设的看法。为什么加入双态IT联盟,希望在联盟中获得什么和能够贡献什么?

张兵:云信达非常重视生态的建设,我们的CDM软件兼容了所有的国产CPU(包括华为鲲鹏)和操作系统,不仅取得了国际主流的数据库厂商、虚拟化厂商的兼容认证,还兼容各种开源体系,例如:OpenStack、MySQL、国产数据库Gbase、达梦等。

双态IT联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联盟,云信达认为,小微企业的未来道路是上云,而大企业的未来道路是双态。Gartner也认为双态IT是企业向第三平台演进的必由之路。

我们的目标客户群是拥有重要数据的大企业,而大企业是属于双态的。Gartner在2016年初次定义CDM的文章标题就是:CDM加速双态IT。云信达在联盟内可以找到合适的布道对象,把云信达在CDM上的研究成果分享给联盟企业用户,从协同数据保护和治理、打通数据治理和消费、加速开发运维一体化的数据流转等各个方面引导企业用户少走弯路,为推动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所以,云信达对联盟企业有价值,联盟这个舞台对云信达有价值,没有比双态IT联盟更适合云信达的了!

希望云信达的理念与最佳实践,为国家标准做一份贡献

李卫忠:因为我们负责ITSS(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宣贯,也请您谈谈对标准的看法。

张兵:今天从数据备份这个话题谈到中国IT界很深层次的问题。云信达最初加入双态IT联盟的时候,是希望对我们拓展市场、认识客户有所帮助。逐渐地我们认识到,更重要的事情是依托ITSS,展开对数字化时代的企业数据管理顶层设计的讨论和标准化制订,希望尽我们的专业能力,帮助中国的企业用户少走弯路、少些痛苦,加速数字化转型。

关于数字化转型中涉及数据管理的顶层设计问题,云信达有融合了数据运维、数据治理和数据驱动业务三位一体的模型,而CDM副本数据管理平台是其中重要的环节,副本数据有望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数据管理底座。

CDM应备份而生,我认为备份技术跌得惨,反弹得也会更高。我们发现了CDM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巨大价值,愿意把自己的认知分享出来供大家讨论,如果能把这些思想通过ITSS传递给更多的中国IT界人士,那将是我毕生的荣幸!

 

赞 0个人觉得赞
logo

北京康邦科技有限公司

规模:

网站: http://www.combanc.com.cn/

北京康邦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面向智慧教育的IT整合服务, 以智慧校园整体建设和运维为目标,综合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虚拟仿真(VR)等新一代信息技...

粉丝0

公司案例

对该病例感兴趣?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010-58423356

我有以下需求

 我想得到贵公司产品详细资料
 我想得到贵公司产品的价格信息
 我让贵公司产品销售人员联系我
 我让贵公司技术支持人员联系我

关于我们 | 全生命周期管理 | 服务的客户 |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公司名称:北京金誉在线伙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 15026202号-1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