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伙伴 > 杂志 > 2015年5月

往期查询

免费订阅

2015年05月

在线阅读
文件下载

华为为什么瞄准物联网?

作者:张戈 2015-5-28 23:5 浏览次数:3247

华为
HNC2015
敏捷网络3.0

       华为正在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因为,其已经进入了一个10倍于传统IT市场的业务领域。

       5月20日,在华为网络大会(HNC2015)期间,华为正式推出敏捷网络3.0概念,将敏捷网络全面延伸至物联网领域。

       为什么是物联网?这一概念两年前曾经火热过一阵,但短短几个月后,市场又归于平静。通过《商业伙伴》在HNC2015中的深度采访,我们尝试着解读一下华为瞄准物联网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华为的市场拓展理念。

 

三大因素促使华为跟进物联网

       目前看来,华为将物联网确定为重点业务领域,原因有三:

       首先,物联网领域还缺乏事实上的领导者。国际IT巨头虽然也曾提出过深入物联网的战略思路,但多数并没有拿出切实有效地行动。同时,中国物联网市场标准“七国八制”,这也意味着,国内物联网领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被业内认可的、成熟的生态系统,厂商间各自为战。因此,要想将物联网市场做大,市场需要一家有本土化思维、具有开放心态的企业,将产业融汇贯通,打通上下游生态系统。

       其次,市场足够大。Gartner预估,在2020年前,物联网将创造3090亿美元边际收益,而针对终端市场销售业绩则将达成1.9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附加价值。同时,Gartner认为物联网所产生边际收益,绝大部分将源自于服务应用领域。

       同时,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的数量将达到1000亿,新部署的传感器速度将达到每小时200万个。因此可以看出,即使以全球100亿的人口规模计算,1000亿:100亿的比例,物联网也将是一个10倍于传统ICT市场的领域。正是因此,华为企业业务BG总裁阎力大表示,“不可否认,互联网、移动宽带、社交媒体正在改变各行各业。但这些改变还处于初级阶段。因为至今为止,互联网应用还很少甚至没有触及物理世界,很少甚至没有触及工业。真正的革命,在未来十年才会发生。”这里阎力大所指的产业革命自然是物联网改造传统工业的革命。第三,物联网更利于华为及合作伙伴的转型。在2015年华为中国区合作伙伴大会中,华为已经提出希望合作伙伴完成从满足用户办公系统需求,向满足生产系统需求的转型。显然,物联网更贴近用户的生产系统。而在此方面,与华为合作的方案商、ISV以多有涉足,而中小合作伙伴也不再满足于高竞争、低利润的简单系统集成项目。

 

什么是敏捷网络3.0?

       下面我们看看,华为在物联网领域究竟有哪些落地战略。HNC2015中,华为正式推出全新的敏捷网络3.0。

       2013年,华为首次提出敏捷网络概念,敏捷网络1.0在业界第一次把SDN引入了园区网络,第一次将网络架构从以网络为中心,转向以应用和用户体验为中心;第一次让用户感受到了IP的质量;第一次实现了有线和无线的完全融合,也第一次采用大数据技术,将网络安全从单点防护演进成协同防护。

       2014年,华为提出敏捷网络2.0,将敏捷网络从园区网覆盖到企业分支,以及数据中心。

       此次,华为推出敏捷网络3.0,其第一次将SDN网络架构带入到物联网领域。华为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表示,现在基于互联网模式的网络技术,很难支撑未来的物联网模式,针对1000亿级物联网设备,一定需要技术变革。

       基于此,华为在敏捷网络3.0概念下推出了一系列新品,主要包括最轻量级的物联网操作系统Liteos、敏捷物联网关、敏捷控制器三部分。华为希望敏捷物联解决方案的发布使企业能快速构建一张拥有“无尽可能”的物联网基础架构,实现生产、制造、物流等领域的智能化。

       首先来看,此次备受关注华为物联网LiteOS操作系统。华为针对现有多种物联网操作系统进行研究,对多达1000多万行开源代码进行裁剪,目前LiteOS kernel核心代码只有几万行,是世界上最轻量级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具备零配置、自组网、跨平台的能力,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穿戴式、车联网、工业等领域。

       同时, LiteOS操作系统还具备能耗低、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在低功耗模式下,耗电量只有百万分之一安培。对任务调度和中断响应进行了优化,LiteOS操作系统的响应时间也比业内同类实时系统快20%以上。

       再来看一下华为物联网关,其主要包括工业交换机、工业路由器、ICT融合网关等。与传统互联网网关不同,物联网关是典型的工业化产品,由于工作环境所限,其需要具备防水、防尘、防爆、防电磁干扰等特征。

       华为工业交换机支持各种Wi-Fi环境,支持宽温环境部署,也支持各种以太接口接入。华为工业路由器可以承载各种接口,支持各种用户协议。华为ICT融合网关基于开放的虚拟化平台支持本地计算和存储,更好地实现本地智能化。

       华为敏捷物联解决方案的另一个关键产品是敏捷控制器,敏捷控制器被华为称为敏捷网络架构的大脑,敏捷控制器的引入可以将敏捷物联网关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其可以对物联网终端、网关、计算资源、应用和数据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标准的北向接口实现与各种行业应用快速对接。它采用开放的软件架构,支持基于虚拟化的分布式部署,具备无缝的扩展能力,可以支撑千万级别的物联网终端管理和控制,满足海量物联终端的管理要求。

       总结来看,敏捷物联解决方案的推出已经完整地展示了华为的物联网架构,华为将其称为物联网“1+2+1”架构。所谓“1+2+1”架构,其中第一个“1”指一个平台,华为要搭建一个物联网平台,该平台能够汇总各种各样的数据,通过收集整理、大数据分析形成有价值的数据,而这些都将向第三方、合作伙伴以及整个行业开放,为整个行业创造价值; “2”指的是两种连接方式,即有线的和无线的。其中无线是指包括3G、4G/LTE等这样的“大无线”,而有线是指以太、E1/T1等有形线路,也包括Wi-Fi这个“小无线”;第二个“1”则指一个操作系统,即物联网操作系统LiteOS。

       除了敏捷物联解决方案的发布,华为还在数据中心、企业无线园区、广域网络、以及网络安全领域也发布了多款新产品和新技术,包括:百T的数据中心交换机、Wi-Fi与LTE融合接入解决方案、更高传输效率的高通量路由器以及“物网云”端到端的安全解决方案,敏捷网络正在持续构建以业务和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网络基础架构。

 

华为的三个“不做”

       在分析了华为在物联网产品层面的思维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华为更深层次的营销思维。

       华为在聚焦构建物联网基础架构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同时,也致力于构建一个面向行业应用场景的物联网生态系统,联合行业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物联网行业解决方案。这一点正是华为在物联网领域的行动纲领——打造业务驱动的ICT基础架构(Business-Driven ICT Infrastructure,BDII)。华为企业BG总裁阎力大表示:”BDII需要的是华为与伙伴之间更为紧密的业务协作和更加默契的联合创新,华为积极地参与物联网方面的产业联盟、标准组织,并积极组建创新研究中心、开放实验室、开发社区,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

       其实,仔细解读BDII的核心,关健词有三个:业务驱动、联合创新和聚焦。

       华为与某酒厂的合作案例就充分体现了以业务驱动的战略思路。一直以来,酒厂都是依靠最有经验的老技师完成铺平酒糟的工序,而如果酒糟厚度稍有不均,则会影响酒的口味和质量。而通过引入华为物联网解决方案,以传感器感知和传输酒糟厚度数据,并通过云端网关收集和处理数据进行决策,极高地提升了酒厂的工作效率。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例如与中软国际在制造领域智能机器人的合作,与软通动力在智慧园区中的合作,与天津易华录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合作,无不体现了华为BDII行动纲领。

       当然,在贯彻BDII行动纲领时,华为也明确界定了有所为,有所不为。具体来看,华为则充分借鉴了互联网思维。华为交换机与企业通信产品线总裁刘少伟表示;“华为虽然投资了大量的资金、人力研发了LiteOS,但最终我们选择了对LiteOS进行开源,成立LiteOS开源社区。华为是物联网产业中的一员,只有开源才能尽快促进产业走向成熟。 ”

       “在过去三年,华为已经与全球的行业伙伴展在物联网领域展开很多深度的技术合作”,刘少伟补充说,“当前已商用的物联网行业解决方案包括: 智能楼宇、智能电力抄表、智能车载、智能健身房、智能工厂、智能零售、智能路灯等。”

       在开源联合创新的同时,华为提出“三个不做”,即不做平台运营;不做基于行业用户的应用开发;不做传感控制层设备的制造。

       一个标准的物联网生态系统包括四层架构:底层传感控制层,核心部件包括传感器、控制部件、测量部件等。在传感控制层之上是网络层,网络层要实现对“七国八制”的物联网协议进行转换。网络层之上是管理控制层,将传感器传输上来的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同时对网络进行管理,网络层之上行业应用层,方案商、行业ISV可以基于行业各种各样的需求进行应用开发。

       刘少伟说:“不生产传感器设备是因为华为更擅长设计、研发更高端、复杂型设备,不做平台运营、不做基于行业用户的应用开发,是因为华为不希望与合作伙伴争利。华为希望与合作伙伴联合创新,促进生态系统更快地趋于完整,共同满足客户的行业需求。”

关联的方案商 神州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关联的厂商 HP

您可能感兴趣的

网友评论



请先登录

关于我们 | 全生命周期管理 | 服务的客户 |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公司名称:北京金誉在线伙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 15026202号-1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