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要闻 > 桃乐姗的惠普心

桃乐姗的惠普心

2017-02-22 23:46   来源: 商业伙伴   作者: 刘一冰

基本信息

面向行业
应用领域



       或是因缘际会,又似命中注定。
       她随着大伙排队,来到一位长者面前,虔诚地请他在一本书上签名。那位长者是David Packard(惠普创始人之一),那本书是《惠普之道》(HP way),那是1995年9月1日——桃乐姗入职惠普公司的第一天。
       时光飞逝如电,再回首,二十余年竟在挥手间。
       长者已逝,那本书她至今珍藏。她和惠普的故事,还在继续……

 



       桃乐姗,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第一次听到,大约是在2008年前后。当时,她将惠普工作站做到了市场头名,份额超过50%。业界皆惊讶,一介年轻女子竟有如此能力。她是那时IT业的大明星。
       在工作站上取得的成绩,使得桃乐姗进一步为外界知晓。但事实上,此前十多年的成长和历练,她早已经成为了惠普一位全能型的人才。
       记者这一行当,更多时候只是看到结果,而事件所发生的过程和细节,那就看运气了。所以,如今能够坐在惠普幽静的会议室,两杯清茶,安静地听桃乐姗本人讲述以往的林林总总,真是一件愉快且享受的事情。
       在考察培养新人时,惠普不仅会权衡此人的基本素养,还很注重其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记得刚加入惠普的时候,先后有多位经理来面试我。对话的内容,除了为什么要来惠普这些基础话题,更多的是考察你对职业的规划,以及你和这个企业的文化,愿景是否相匹配。”她还记得当时的很多细节,比如,经理会带着新员工到各个部门逐一介绍认识,明确新员工的工作以及考核标准;让新员工顺利上岗工作的各种办公设备,早已准备齐全……诸多细节,对于新人影响深刻。
       一开始,桃乐姗做零售业务。上个世纪的零售业态,与而今是云泥之别。当时,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与OA店谈连锁、找寻黄金地段、节假日卖场做促销、宣传品的摆放、现场吆喝……凡事亲力亲为。
       在职场上的每一个阶段,“除了有经理和老师教你,很大程度上需要你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介入,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才有把控力。如果简单地认为就是一份工作,这件事该这人做、那件事该那人做,那么日后有发展机会时,也和你没有关系了。”


       时间过得很快,桃乐姗成长得也很快。
       大概在四五年后,她又转战商用PC。“做产品和做市场,又有很大不同。”
       一般说来,每个公司根据岗位不同,而工作内容各异,财务、销售、研发等都各司其职。而惠普当时内部有一个叫做Category Manager(CM)的岗位,“简而言之,CM就是要全盘负责该产品线的长期生命力,比如怎么保证市场份额,如何推动营收和整体利润,销售通路设计如何形成合力,与美国、亚太等产品部门如何沟通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等,都要求CM兼顾全面统筹和具体执行、条理化沟通的多重能力。”
       这期间,惠普收购康柏,更是一个实战型的例子,在品牌切换的过程中,桃乐姗也得到了很多的锻炼。。
       而惠普,始终在给各级员工创造着这样提高、成长的机会和空间。
       和桃乐姗聊天,确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当年IT行业欣欣向荣之时的那些往事,令每个从业者都与有荣焉。但限于本文篇幅,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细节,还是待以后再与大家分享吧。


       三年后,桃乐姗又转岗了,负责大客户业务。
       如果说做商用PC产品需要注重“广度”,那么大客户业务则讲究的是“深度”。
       客户是很睿智的,商用客户的需求又是多元化的。以短平快的方式去营销产品,有可能在某个阶段略有斩获,但是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模式更加重要。
       面临大项目时,团队要做足基本功课。比如,客户所属产业、组织架构、需求与预算,来自客户内部的项目参与者、决策层,外部的参与者、组织者(专家、评标机构)、有实施实力的集成商等。“你必须更专注在与客户的共同语言上,与客户建立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那时,我们在大型客户上的市场份额稳步增长,这很好地诠释了惠普在中国三十余年,用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致力于与我们的客户携手发展。”
       桃乐姗的团队成绩卓越,大单频频,一直被公司上下称为“奶酪团队”。
       采访健谈之人,其实很纠结。放任其思路,他会滔滔不绝,所讲还都是一些很有趣的事情,不忍打断;可是这样,约定的时间里,还有太多的问题没法问到,又是一大遗憾。
       约访桃乐姗,事前并未给她提供任何提纲。是在想,没有准备的随意聊天,更能得到一些真言实情吧——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没有针对性地接着聊吧。


       公司良好的氛围和培养,加上自身的努力,桃乐姗取得一定的成绩,实属必然。
       她并非一个高调的人。此次采访前,记者做了一些功课,网上屈指可数的几篇报道,也是当年惠普工作站稳居市场头名的通稿,里面也仅仅是提到了这位领军人而已。
       她也非一位主动的人。还是当年,惠普工作站产品发力,急需带头人。时任中国惠普PC业务的老大庄正松(Jason),起初也很犹豫,“他觉得这个产品线当初太小,Jason总是希望将团队的人都最大化地发挥能量”,权衡再三,仍将桃乐姗推向台前。
 


       大客户业务正做得风生水起,转而投向一项“小业务”,桃乐姗没有推辞,也不辱使命。
       “最初接这个摊子时,工作站在业界、在公司内部的关注度都非常低,在客户端的应用也仅仅局限在油田、汽车和动漫创作三个领域。”
       桃乐姗称自己主要做了三件事情:第一是扫盲,让更多人朗朗上口地宣讲惠普工作站;其次,积极甚至是激进地开拓工作站的新客户和应用领域;第三是制定标准,使得用户深谙使用惠普工作站后,综合竞争力大大提升的精妙之处。
       这三件事细说起来,又是一篇大稿子。此处按下不表,容日后细细道来。
       桃乐姗确实不负众望,商场如战场,市场也是最客观的——连续十一个季度超过半壁江山的占有率,四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2%,就是对她带领的团队的最大褒奖。


       说到这里,桃乐姗在惠普的职业生涯,可谓是顺风顺水。是天生命好、世事造化,还是能力超群、非我莫属?
       这个问题显然是个大坑,承认前者是对自己的不公,接受后者更不是她的风格。
       她放慢了说话的速度,“这么多年,公司每次变化就意味着各种职业岗位的机会。在机会面前,其实有很多人。很大程度上,你在过往每个岗位上扎实过硬的成绩单,不断学习提升综合能力,你的个人口碑和人脉,加上组织对你的培养和信任,都会让你在职业生涯上一步一个台阶地进步。”
       桃乐姗还提到一个细节,“要是看到团队中有人一周里的两三天都待在办公室里,我就得跟他谈一谈了。我的团队,需要时时刻刻和不同的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打交道,我坚信办公室里是做不出数字来的,我要求我自己以及团队,与基层的销售在一起,时时保持着对市场的敏感度。”
       另外,“很多时候,我不会轻易地对某一种结果自我满足。惠普在很多市场还有着广阔的增长空间,这意味着,还会有很多动力来推动我和团队往前走,勤奋地挖掘客户,拓展渠道。”
       这不就是人们常说的“知行合一”吗?
       她没有任何背景,一路走来,她自己就是最好的风景。
       在讲故事中,桃乐姗还经常会道出一些令人玩味的说法。“在IT这个行业,大家比的是勤奋”——难道给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引领全社会向前发展、具备高技术高产值的IT行业,竟然拼的不是头脑、才识、资本,而只是勤奋?或许吧,这又是个有趣的话题……


       事实上,桃乐姗在惠普也并非顺风顺水。2012 年,她离开了惠普。
       话题瞬间被放大——大家都知道,惠普的发展在2010年前后,陷入了全球性的震荡。
       “在中国区,我们也经历了很多,说起伏也好,迷失也罢,显然是出现了不少问题,很多业务的决策也不见得是经得起推敲的。对我来讲,那时内心也挣扎了很久,离开惠普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
       说这段话的时候,桃乐姗字斟句酌,惜墨如金,可以想象当时抉择的痛苦。
       关于她的出走和回归,又是一篇长文。
       总之,她回来了。

 


        “那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吧。我加入惠普的时候,是青涩的;离开时,也没有遗憾。毕竟,我的喜悦、沮丧、成长和友情,都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今天,当我回来,带着崭新的目光看待惠普时,身为其中一员,从中可以修正和改变的东西还很多……”
       还有,“我觉得Jason是一个榜样。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人对自己的要求严格胜过对他人,那Jason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大家有着多年共事的基础,有很多事可以做。”
       所以,当召唤声响起,桃乐姗知道,那是一些无法剪断的情缘,她应该回去。
       因为,她有一颗惠普心。
       有时候,对的事情在对的时间,发生在对的人身上,就是这样子……


       稿子写到这里,零零散散,又似流水账。
       “其实,我觉得企业文化特别重要”——桃乐姗的一句话,为这篇流水账加上了一个注解。
       她在惠普的这些职场经历,以及心路历程,不正是惠普企业文化的体现吗?
       “有时候,我走在大街上,看到惠普的Logo,那不仅仅是HP两个字母,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很多栩栩如生的人和事,告诫我在今天的岗位上,如何公平地对待员工,如何以身作则,如何加快进步,给公司、客户和合作伙伴带来价值——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传承吧。”
       企业文化,并非空谈,其背后蕴含的内容甚至无限宏大,需要企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逐渐塑造,需要有经年累月的集聚和磨砺,才有可能将其中优秀的基因沉淀、塑型,并传承。
       《惠普之道》早已经奉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圭臬,其核心即是以人为本;而“车库文化”(The HP Garage),至今仍激励、指引着一波波的惠普人……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大企业的由盛而衰,似乎只是在一瞬间。见多了世事变幻,人们对于惠普的困局,多持冷眼。前人倒下,后继者会更踊跃。
       市场无情,惠普有幸。很庆幸,惠普如今正在回归于正确的道路上。
       自2014年底重新执掌中国惠普,庄正松这几年都在做一件事——复苏(Recovery),“找回惠普应有的市场份额,同时带出优秀的团队”。
       如今的桃乐姗,职务是中国区副总裁、大北区销售总经理,负责惠普大北区的整体业务,包括上海、华北、东北、山东、河南以及中国区的全球大客户。
       “现在,我们没有任何资本坐在这里谈论其他,我们仍在复苏。我们需要去拓展更多的客户,需要去拓宽更多的渠道,打造一个充满狼性的团队。”
        而在此次采访结束不久,记者看到了IDC最新发布的2016年PC市场报告(如下图),其中显示,2016年惠普与联想的市场份额差距已在不断缩小。
       惠普,正迎头赶上。

 


 

       一个多小时的聊天,很快就过了,桃乐姗还要和同事们开例会,找时间再聊吧。
       旧话重提——入职惠普的第一天,“当时,David Packard穿了一件棉衬衣、一双布鞋,普通得如同邻家老人。然而,这位传奇人士创建的企业,影响着多少代人为之奋斗、前进……”
       一个伟大的企业,必然有其伟大的特质。当我们回望其历史、展望其未来之时,才更会觉得那些特质具有的强大吸引力和向心力,无一日不熠熠生辉。
       那一刻,桃乐姗感到的是“震撼”。而多年后,当忆起那一幕,她言语中多是“感激”。而这些,都是一种可称为“伟大”的情愫。
       而那一刻,改变了桃乐姗,也是很多惠普人的共同记忆。
       在网上看到一句很奇怪的话,就用作本文的结尾吧——
       时间是静止的,而我们在流淌……

 

赞 0个人觉得赞
logo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

规模:200人以上

网站: http://zghp.cn.gongchang.com/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中国第一家中美合资的高科技企业。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惠普始终保持业务的高速增长,是惠普(HP)全球业务增长最为迅速的...

粉丝1

关联信息

关于我们 | 全生命周期管理 | 服务的客户 |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公司名称:北京金誉在线伙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 15026202号-1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