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春节后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大模型在市场的爆火,在如今国内AI应用落地的大潮中,AI Agent(AI智能体)无疑是其中一个最炙手可热的概念。近日,Cloudera大中华区技术总监刘隶放接受媒体采访,结合Cloudera最新调研报告,从AI Agent的技术演进、行业实践及企业应用痛点等多个维度,分享了Cloudera对AI智能体的深刻洞见。
Cloudera大中华区技术总监 刘隶放
2025:企业拥抱AI智能体关键之年
今年4月,Cloudera发布了一份名为《企业AI智能体的未来》的调查报告。该报告覆盖14个国家近1500名企业IT领导者。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高达96%的受访企业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扩大AI智能体的应用领域,其中半数受访企业计划在整个机构内大幅扩展AI智能体的使用。报告认为,2025年将成为企业拥抱AI智能体的关键之年。无独有偶,IDC中国在2025“两会”期间也发布报告并指出:2025年将是企业智能体应用的元年。因为依托大模型的智能体,无疑将极大助力中国软件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那么,何谓AI智能体?AI智能体可为企业带来什么?为何今年将成为企业布局AI智能体的关键节点?
刘隶放指出,其实AI智能体的概念并非全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出现“代理式”服务,但受限于技术成熟度,其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金融等特定领域。而今天,随着大语言模型的爆发式发展,AI智能体的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LLM(大语言模型)让Agent的代理式处理方式更加高效。”刘隶放解释,传统的Agent更多是基于规则驱动的业务代理,而如今的AI智能体结合了LLM的泛化能力,能够更自然地理解人类意图并执行复杂任务。
对于企业而言,今年春节后业界几乎都在谈论智能体,同时也伴随着非常多的应用的出炉。刘隶放表示,这正是一个技术不断演进,业务需求不断变化并加速技术迭代的发展阶段。正如初期AI算力硬件的发展带动LLM技术,而LLM技术的发展则有力地推动了AI Agent技术时代的到来。
企业应用落地之痛:数据基础决定成败
前不久,记者在与某行业ISV的交流中了解到,AI Agent在今天许多垂直领域的落地仍然存在巨大挑战。在一些业界人士看来,一方面,AI智能体技术的发展成熟还有待时日;另一方面,客户在AI智能体部署方面还存在巨大鸿沟及误区。
谈及此,刘隶放表示,AI智能体企业应用落地面临的一大首要挑战是数据基础薄弱的鸿沟。许多企业在尝试部署AI时发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高质量、结构化、可用的数据支撑。
他以制造业为例介绍:“OT(生产系统)和IT(信息系统)数据未打通的企业,连基础训练数据都无法获取。”这些企业即便采购了先进的硬件,由于数据未形成闭环,AI应用也难以发挥价值。相比之下,金融、电信等行业因长期积累数据资产,则能更快实现AI智能体的价值。
其次,客户对于数据隐私、偏见、偏差方面的顾虑也成为一大核心挑战。举例而言,在企业AI训练中,正确率为95%。这样的成果是否可以接受?不同行业可能有所不同。在某些企业看来,5%的偏差往往也是不可接受的。在这方面,人们不太能够接受机器犯错。
此外,ROI也是客户面临的一大挑战。他指出,部分企业因盲目跟风,误以为“买了硬件就等于AI化”,实则忽略了数据治理、模型训练和场景适配的关键环节。“AI智能体的价值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能否优化企业现有流程。”
采访中,刘隶放也介绍了Cloudera在AI与智能体技术方面的核心优势。他表示,Cloudera的一大核心优势在于其“可信数据平台”理念。企业AI智能体的实现离不开底层数据支撑,而Cloudera数据湖仓一体架构则能够整合分散的数据孤岛,确保数据的统一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在此基础上,Cloudera推出了Cloudera AI平台。该平台支持从模型选择、微调、到智能体编排的全流程低代码开发,极大地降低了企业技术门槛。
建议:夯实数据基础,理性拥抱AI智能体
那么,国内企业应如何拥抱AI Agent?对此,刘隶放给出建议。
首先应避免误区,AI硬件并不能与AI能力画等号。在这方面,企业不应过度关注 “算力竞赛”,却忽视数据治理这一根基。AI智能体的效能取决于数据质量。没有数据文化,再先进的技术也是空中楼阁。数据的演进路线和AI演进要齐头并进。
其次,数据基础平台构建非常重要。企业应优先选择开源、开放标准和可解释性强的技术方案,建立可共享的数据中台,以降低偏见和合规风险。例如,Cloudera的平台支持模型溯源和权限管控,确保数据训练过程符合企业安全要求。
此外,要实施分步推进的策略。例如对于刚起步的企业,要从简单场景切入;然后通过低代码工具(如Cloudera的AI Agent Studio)尝试流程编排,将训练成本和人力成本降到最低;最后再构建企业专属AI智能体。
AI智能体不是单点技术,而是生态协同。企业需平衡创新与可控性。刘隶放强调,对于企业而言,不仅需要构建起一个良好、健康的平台,同时还要用开放的思想去拥抱整个生态圈。这些都是在推进AI智能体企业应用落地上不可或缺的一面。
不难看出,在企业智能体应用元年到来之时,Cloudera通过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平台化能力,正帮助客户跨越技术与业务之间的鸿沟。而对于中国企业用户而言,唯有回归数据本质、走出误区,理性规划落地路径,才能在这场AI大潮中真正受益。(商业伙伴 王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