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郭彤彤)昨日,2022中国数字生态英雄会在北京以“线下+线上”融合模式落下帷幕。这场以“新势代下的思变之道”为核心主题的行业盛会,吸引了来自工业制造、数字技术等领域的数百位从业者参与。其中智能化流体设备领域专家、福斯(上海)流体设备有限公司产品中国区经理汪涛的分享,凭借对行业痛点的精准剖析与可落地的解决方案,成为大会焦点,引发行业对流体设备智能化转型的深度探讨。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2022年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进入关键推进期,流体设备作为化工、能源、市政等领域的核心装备,其运行效率与安全稳定性直接关系企业降碳目标的实现。但多位参会企业代表坦言,当前行业面临的共性难题的是:复杂工况下设备故障预警滞后、传统技术难以平衡能效与安全。“我们厂的循环泵组曾因压力波动未及时预警,导致停产3小时,损失近百万元。”某大型化工企业设备负责人的表述,道出了不少从业者的困境,这也让汪涛的分享更具现实针对性。
在演讲中,汪涛并未局限于技术参数的罗列,而是从行业实践痛点切入,介绍了其研发的“基于高维量子遗传算法的流体设备压力监控与故障预警系统V1.0”如何破解传统技术瓶颈。据现场披露,该成果与传统预警模式相比,最大突破在于解决了多参数分析时“局部最优”的行业难题——通过量子比特叠加特性,可同步处理设备压力、振动、温度等十余项运行数据,精准捕捉参数间的隐性关联,实现故障提前预判。某参会的行业技术研究员向记者表示:“此前行业内多数预警技术只能单一监测某项参数,汪涛先生研发的这项技术能打通数据关联,误报率降至2%以下的成果,在实际应用中极具价值。”
更受关注的是,汪涛在技术分享之外提出的“三阶协同”数字生态构建思路。记者注意到,这一思路直指当前流体设备行业“单点创新多、系统协同少”的现状——不少企业虽有智能化改造需求,但受限于数据标准不统一、资源割裂等问题,难以实现整体效能提升。汪涛提出的“设备—数据”、“算法—场景”、“生态—价值”协同路径,明确了从基础数据规范到行业资源整合的推进方向,这一观点得到了中国流体机械行业相关研究人员的认可。“当前行业确实缺乏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导致不同企业的设备数据无法互通,汪涛提出的协同思路,为行业生态建设提供了清晰框架。”该研究人员在会后接受采访时表示。
演讲结束后,不少参会企业代表主动与汪涛交流对接。某大型能源企业运维总监告诉记者,其企业正面临高温工况下设备故障频发的问题,汪涛先生分享的技术案例让他们看到了解决方向,已初步计划邀请技术团队进行现场调研,探索适配方案。还有多位数字技术服务商表示,将参考“三阶协同”思路,调整与流体设备企业的合作模式,从单一技术输出转向全流程协同服务。
此次汪涛的分享,不仅为流体设备行业提供了可落地的技术解决方案,更从生态层面为行业转型指明了路径。正如大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所言,在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的当下,汪涛的演讲既扎根一线实践,又具备行业前瞻性,真正践行了 “思变之道” 的大会主题。记者观察到,会后 “流体设备量子智能应用”“行业数据协同” 等话题,已成为参会者线上交流群的热点,不少从业者认为,这场分享或将推动流体设备行业从“被动运维”向“主动预警”、从“分散创新”向“协同发展”加速转型,为工业领域碳达峰目标的实现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