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成本低,这几乎是所有云服务商宣传的一个重点。就象不建电站也能用上电一样,使用云计算服务,少了服务器、存储、网络、软件等一大堆前期投入,也少了后续运维支出,企业可以把有限的资源用到业务上,而不是在IT设施上,从这一点来说,云计算服务当然很便宜。特别是对于资金有限的初创型企业来说,避免一次性大投入,这一点极具诱惑力。
相关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卡卡记账”初期在服务器和带宽上的预算投入是10万元,在了解并使用了阿里云的OSS之后,成本减至千元,只需1%。
拥有7万注册用户的青州论坛,在迁移上云之前,使用的是上海的双线服务器,一年8000元,迁入阿里云时,只花3900元购买了两年半的5M云服务器,成本下降了一倍多。
e代驾公司成立3年多,在基础设施方面大约每年可以节省数十万的IT成本。
“爱卡微口语”产品上线一年多来,在服务器上的投入只有几万元,相比自建服务器或租赁服务器要节省大量的资金和人员成本。
“淘乐圈”则在切换到OSS进行储存后,由四台服务器变成一台,200MBps的带宽换成了20MBps的带宽,成本降低了90%。
筋斗云呼叫系统每日产生通话200万个,其IP电话业务对网络带宽的要求很高,使用阿里云之后,每年带宽支出费用只有以前的二十分之一。
而且有意思的是,从国外的经验来看,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云服务的价格也在不断下降。比如亚马逊自2006年推出AWS服务以来,其价格已经下调了30多次,7年间下降了20多倍,谷歌、微软也是不断跟进。表面上看,这是厂商之间的“价格战”,但本质上则是摩尔定律及规模化经济在云计算时代的充分体现。
总的来看,所谓云计算降低成本其实主要是体现在三个方面:摒弃传统项目实施前期高昂的IT设备投入,减少运行时期昂贵的系统维护运维费用,降低中后期系统扩容的软硬件投资费用,大幅降低硬件设备折旧损失。杭州子曼科技有限公司比较测算了自投设备和阿里云两种方案,针对上述前中后期可以分别节省80%、50%和40%的软硬件费用,并在每个阶段可以节约至少90%的人工时间。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选择云计算服务商时,不能纯粹地图便宜,拼价格,而要考虑整个生态是否完善。如果你还象传统思维一样,“云服务器哪家便宜,就用哪一家;云存储哪家便宜,就用哪一家”,最终可能是把自己陷进去。
二、云服务器稳定吗?
很多用户在使用云计算之前,多少都有些疑虑,特别是对于稳定、安全的担忧比较明显,所以大多抱着先试后买的心态。阿里云也乐于为这些用户提供几天免费试用期,方便用户对传统主机和云主机进行对比、体验。用户这一试,往往就上船了!
可见,用户需要的并不是一台便宜的服务器,而是一台能运行稳定、价格又便宜的服务器。
对一些在游戏、移动领域创业的企业来说,一台服务器往往就承载了整个公司的全部家产,所以,尽管钱少,但对稳定性却不能忽视,否则会得不尝失。
以网络游戏为例,其用户密度高,服务器故障影响的用户数巨大,游戏的稳定性成为了核心诉求。“坑爹游戏”的创业团队就这么想的,早期一台配置1.5G内存、80G硬盘、5M带宽的阿里云服务器,承载了公司的全部家当——代码、文档系统、网站、项目管理系统、甚至测试服务器......能否保证服务器在一年、两年时间内都不出故障,这是非常考验云计算平台的技术服务能力与水平。
同样,对于移动APP这种创业团队而言,APP的稳定性决定了客户体验,而客户体验甚至可以决定一个APP的生死。华道信息处理(苏州)有限公司研发的“卡惠”,在阿里云的支撑下服务了300万活跃用户和850万次下载,真正难得的是,近一年的运行过程中没有出现过死机情况。
另外,在使用了云计算之后,象之前“机房里的光纤不小心被扫地大妈碰掉”、“受到攻击被机房强行拔掉网线”之类搞笑、无奈的事估计不大会发生。
三、云安全吗?
病毒、黑客要攻击一个单独的企业信息系统,比攻陷一个云平台,要容易的多,这也是很多云计算平台宣传自己更安全的一个说辞,因为云平台厂商往往都有一支大规模的专业运维队伍,对平台的安全进行严防死守。而且在传统机房环境中,由于经常和其他企业共用同一机柜或同网段,别人被攻击、或存在违法业务而自己被殃及池鱼的事没少发生过。甚至一旦遭遇小规模DDOS攻击,机房只能采取第一时间拔线的措施,非常影响网站的用户体验。
阿里云有一个比较激进的案例是众安保险,将全部核心业务系统都部署到云上了,包括:渠道接入平台、保单处理系统、电子保单系统、财务系统、B2C系统、官方系统、清算结算系统、商业智能分析系统、OA系统、IT监控管理系统、IT运维服务系统等等,并且还在不断扩展。不过,银行、保险这种天天跟钱打交道的企业本身对安全性要求就很高,其核心系统是通过“两地三中心”的方式来实现的,一般企业无法承受这样的高投入。
虽然很多用户都反馈阿里云的安全做得不错,而且其云盾是在购买云服务器ECS时就已自动开通了。但在笔者看来,云计算平台难言绝对安全,看看国外哪几家,要么不出事,一出事全是大事,影响的是一大批用户。从国外亚马逊、谷歌、微软、Salesforce等厂商时不时曝出的一系列宕机、云服务中断事件来看,每次事故的后果都比较严重。所以,要不要上云计算,建议先评估好自己的业务能否承受这类事故的影响,比如长达几个小时、一天的服务中断对你的业务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然后重点考察云计算厂商的历史安全事件处置情况,以及对客户的服务支持力度。
对于云安全风险,国外已经诞生了“云保险”这类业务,比如2013年6月,美国保险公司Liberty Mutual就开始对外提供云计算保险服务。目前阿里云给出的政策是100倍故障赔偿,这一招也够狠的。
四、云服务器好用吗?
云计算的一个好处是“灵活”,上线时购买资源便捷,后期扩展资源也灵活,用户可以按需购买、弹性扩容,也可以在业务调整时快速收缩,节省成本。
这一点对于移动互联网如手游、电商等企业来说,更有体会。刚开始的时候,业务量并不大,可能今天的访问量1台服务器就够了,却保不齐明天就要扩充到10台服务器,否则流量压力大了服务就跟不上,又不可能象那些“不差钱”的企业一样,先买一大堆机器在那备着。
比如全国最大的代驾公司“e代驾”,其服务有着非常典型的周期性,每天晚上19:00-24:00是业务高峰时段,通过弹性计算,结合云监控短信实时提醒,就可以随时开通和释放云服务器资源。
正在尝试互联网化的珠江人寿也是个不错的例子。其2014年元宵节推出了“元宵理财”产品,秒杀活动当天,珠江人寿汇赢1号发售了3.8亿,2分钟售罄,销售峰值为每秒承保600笔。其关键就在于提前做了评估,预测到第二天会有平日数百倍的访问量,于是花了几分钟在阿里云上将系统扩容10倍,在活动结束后再缩减至正常规模。而另外一家公司理财产品销售因为系统访问压力过大而采取了人为限流措施,最终经过2个多小时才完成了2亿产品的销售。
实际上,2013年,绝大部分天猫商家的系统就已经迁入了阿里云。在2013年的双十一之前,阿里云为商家进行了统一的弹性扩容,云主机扩容30%,RDS云数据库扩容80%,带宽扩容40%,从而支持了单日巨量访问、交易、支付的需求。据了解,2012年淘宝“双11”活动只有20%的业务量在云上完成,2013年淘宝和天猫80%以上网店的进销存管理系统都已迁移至“聚石塔”的云服务平台。
五、云计算省心吗?
传统的IT系统跟建烟囱似的,把不同软硬件厂商的东西拼拼凑凑在一起,然后不甚其烦地做优化,今天优化这个,明天优化那个。
对很多企业来讲,IT往往是外行,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负担,如果能从繁琐的IT运维中解脱出来,把有限的资源专注在自身产品研发和业务拓展上,无疑是一件好事。目前来看,云计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一部分。云计算通过向用户提供一站式的完整解决方案,包括资源获取、性能优化、问题诊断、安全备份、管理监控等各个方面,最好是不让用户为IT本身去操心。
《大掌门》是玩蟹科技开发的一款10万人在线级别的角色扮演手游。玩蟹高级研发工程师李彦斌说,“现在我们有几百台服务器部署在阿里云上,却再也没有去过机房,而且我们一个运维工程师就可以把所有事情搞定。”
成立于2012年9月的杭州点望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一个名为《亲宝宝》的APP应用,其放在阿里云里的数据已经达到8TB之多,包括1500万张照片和60万个视频。有意思的是,点望科技竟然没有一个后台维护人员。
跟一般的网站不同,华南理工大学人机交互实验室是一个比较另类的客户,由于从事的是智能人机交互相关科研领域的研究,每天要处理近千万级的记录数据,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数据分析有迫切需求。使用阿里云之后,实验室平均日处理数据量从5万上升到了近千万数量级,并实现了“把精力真正放在自己擅长的科学研究,把IT技术问题留给阿里云去解决”,不必再受过去不断对本地服务器集群进行搭建、维护、扩展、手动备份数据、噪音等困扰。
六、能解决南北互联的问题吗?
南北互联的问题是中国特色,困扰了很多用户,特别是那些以前自建机房或租用IDC的用户。阿里云的BGP多线路机房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很受用户欢迎。
浙商证券为了保证分布在全国的客户感受到相似网络访问速度, 在全国各地的不同运营商机房设立了数个集群来保证给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但在全国多个地域部署集群不仅建设周期长、成本高,而且系统的扩容和管理都会面临很大的挑战。目前浙商证券已经将部分的行情和委托系统部署在阿里云上,通过阿里云强大的网络平台的支撑,实现多线BGP接入。不管最终客户是通过那个运营商接入的,不管是在北方还是南方,都可以获得良好的网络访问速度和质量。
“e代驾”也对阿里云的网络质量赞赏不已:BGP多线网络非常给力,解决了南北互通问题,使得用户在任何城市使用e代驾都很流畅。PHP站中文网也是从传统VPS主机迁移到阿里云,其最大的感受就是南北互联网问题得到解决,各地网友反馈网站打不开、访问速度慢的问题基本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