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要闻 > 没有包袱的华为云计算

没有包袱的华为云计算

2014-10-11 10:39   来源: 《商业伙伴》   作者: 张戈

基本信息

面向行业
应用领域

       如果一项技术进步仅仅只是强化了现有厂商在某个特定领域的地位,那么它,只能算是一项可持续性创新,而不是颠覆性创新。

       显然云计算不是,云计算是对传统IT技术模型、商业模式颠覆式的创新,传统IT厂商正是因为背负了太重的历史包袱,其解决方案并不一定敢于,或不一定愿意进行颠覆性的创新,而华为在此时所处的市场地位和面对历史机遇不同,其更愿意站在用户的角度,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推出颠覆性创新的产品和思路。也许正如华为副董事长、常务副总裁、轮值CEO徐直军所说:“如果没有云计算的出现,华为不会投资IT。而华为只有成为一家领先的IT公司,才能成为ICT的领导者。”

华为副董事长、常务副总裁、轮值CEO 徐直军

       可以看出,在云计算领域,华为以挑战者姿态出现,因此在华为的产品上看不到任何历史包袱,在华为的市场营销中看不到循规守矩、因循守旧。

       没有包袱的华为,不相信为什么存储设备一定要被人为地分为高、中、低端,OceanStor融合存储实现了SAN与NAS的融合;没有包袱的华为,提出以模块化数据中心颠覆传统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将PUE从2.5,降到1.2,数据中心OPEX也因此降低20%,每年为用户节省数以千万元计的电费开支;也是因为没有包袱,华为才能为媒体、互联网等行业提供由业务定义的云计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母体公司完成转型。

HCC八大看点

       9月16日,2014华为云计算大会(HCC2014)召开,总结来看,本次会议华为延续了以往在云计算领域颠覆式创新的思路,会议整体呈现出八大亮点:第一,发布由业务驱动的分布式云数据中心架构SD-DC2,支撑数据中心向未来演进;第二,发布开放的云操作系统FusionSphere5.0;第三,发布开放的大数据平台FusionInsight;第四,发布数据中心统一管理软件ManageOne;第五,发布业界首创的融合存储;第六,将服务器品牌统一为FusionServer;第七,发布DC2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第八,发布全球联接指数。

       在八大亮点中,首次发布全球联接指数是唯一的一项非技术亮点,但全球联接指数的发布量化了联接的价值。其包括国家联接指数和技术联接指数。国家联接指数考量了占全球78%的GDP和68%的人口的25个国家的联接程度;行业联接指数考量了10和行业中ICT领域的投资和应用。华为的研究表明,全球联接指数每增长1%,将推动国家GDP增长1.4%~1.9%。在国家联接指数中,德国排名第一,发展中国家中智利排名第一,总排名第四;。从行业维度看,65%的行业在未来几年将加大对ICT的投资。

颠覆的云计算基础架构

       在华为看来,没有什么是一定的,在云计算基础架构领域,华为首先将服务器品牌从“Tecal”切换到“FusionServer”,此举被认为是华为在企业市场中“电信化”的变现,原品牌“Tecal”具有较强的电信色彩,而“FusionServer”的品牌命名与华为其他云计算产品品牌相统一。

       同时,在存储领域,华为在HCC2014中发布了业界首创的融合存储;发布了开放的大数据平台FusionInsight。在众多产品线中,存储产品线似乎最为被合作伙伴看好。神州数码系统集成服务有限公司金融事业部技术总经理张劲直言,“国内服务器并不是一个特别优质的市场。首先,国内x86服务器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其次,服务器虚拟化概念已经提出5年以上,主要行业大多已经完成虚拟化改造,市场想象空间仅局限于服务器虚拟化管理的市场。”

       也许正是看到了服务器虚拟化管理市场新增的市场空间,此次,华为发布ManageOne数据中心统一管理软件,但张劲也强调,服务器虚拟化管理市场并不能单纯依靠一两款产品,一两套解决方案,“市场的成熟必须依靠用户思想意识的转变,以及组织架构的变革,这必须依靠华为和合作伙伴的共同推动。”

神州数码系统集成服务有限公司金融事业部技术总经理 张劲

        与此同时,张劲特别看好存储市场。“存储,尤其是存储虚拟化还处于高密度、大规模的建设周期,同时,神码信息更看重通过存储这一基点,释放出更大的价值,例如存储与大数据的结合。”

       在HCC2014上,华为发布了业界首创的OceanStor融合存储。相比业内其他存储产品,OceanStor融合存储具备五大融合特性。首先是在一套设备内实现SAN与NAS的融合,节省投资15%以上,并使空间利用率提升50%;其次是实现了多厂商异构设备融合,可以平滑接管现网设备,最大限度保护客户投资,提升设备利用率;再次是性能与容量的融合,客户可以根据业务需要,敏捷选配SSD和HDD等不同存储介质,在性能和容量中找到最佳平衡;而高中低端全系列存储的融合,使得数据可以按照其价值的不同在各档位设备中自如流动起来,并使数据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时使用成本降低60%;最后,创新实现了一体化的主存与备份融合,客户无需采购专用的备份软件和服务器,就能实现秒级备份,让数据的备份和管理更加敏捷、高效。

       对于华为的存储产品和存储策略,张劲表示,华为是存储领域的挑战者,没有包袱的华为敢于提出一些颠覆式的概念,推出颠覆式产品,华为OceanOS存储操作系统,实现了从高端到低端产品的全覆盖管理,而传统存储厂商更习惯将高端、低端产品进行天然的分割。“未来的存储产品,必然依靠软件定义,而不必再考虑是SAN,还是NAS;是SSD,还是HDD。” 在市场营销方面,张劲也谈了与华为合作的不同之处,“华为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产品提供与产品销售之间的关系,华为、合作伙伴、用户三者之间,会针对某一需求进行共同研究,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很简单,华为不会因为新推出了虚拟化产品,而向用户推荐虚拟化解决方案,一定是用户需求在前,虚拟化只是针对用户需求的解决方式。”

       对此,华为存储产品线总裁范瑞琦进一步解释说:“目前,软件定义存储是整个行业的热点,但华为更愿意强调Service Driven Storage,我们认为存储的架构设计和演进应该是以客户的业务需求为驱动的。可以这样讲,软件定义是手段,而真正的目的是要实现在业务驱动下,数据发挥最大的价值。计算如云,数据如水,华为OceanStor 融合存储,让流动的数据产生更大的价值,帮助企业实现商业成功。”

       还有一个亮点也值得关注,即华为融合一体机FusionCube。华为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形容此产品为:“华为融合一体机FusionCube是一款伟大的产品,没有之一!为什么?因为它是一款真正的融合平台,能够将计算、网络、存储、管理深度融合”。

华为IT产品线总裁 郑叶来

       软通动力在FusionCube方面已经与华为有着紧密的合作。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方发和表示,在智慧城市等领域,软通动力的行业解决方案已经移植在华为的融合一体机FusionCube中,“通过华为苏州研发中心工程师的协作,产品在出厂时性能已经达到最优,实现了业务应用与硬件系统的紧密结合。”

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 方发和

颠覆的传统数据中心基础架构

       在数据中心基础架构领域,华为同样提出了颠覆式的解决方案。“用户要建设数据中心,而且是急需建设数据中心,按传统IT厂商的思路,首先要告诉用户别冲动,从选址、到设计,先咨询半年再说。” 华为网络能源产品线副总裁、数据中心能源子产品线总裁王德想希望颠覆这种模式。“我们希望数据中心建设像买房子、选汽车一样简单,所见即所得。”

       目前,用户数据中心建设通常会遇到以上四个方面的痛点:

       其一,周期长。很多用户的需求已经时不我待,以微信的发展为例,微信从0用户发展到1亿用户,用了433天,而从1亿用户发展5亿用户,仅仅用了86天。而传统的数据中心建设模式还是基于工程化的建设模式,从早期的咨询规划设计、投资费用申请批准、高层设计、项目招投标,土建工程、水电工程到机房建设,过程复杂,项目建设周期长。

       其二,无弹性。现有的数据中心建设模式不能很好的匹配项目初期投资以及远期发展的关系。众所周知,设备的更新周期为3~5年,而基础实施(包括供电以及制冷系统)的更新换代周期是10~15年。在建设过程中,如何保障初始投资中没有过度投资,同时又要其满足数据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数据中心建设考虑的首要问题。

       其三,能耗高。电力资源紧张,能耗管理已经成为数据中心基础建设的首要问题:据相关统计,我国数据中心在2011年总耗电量达700亿千瓦时,已经占到全社会用电量的1.5%,相当于2011年天津市全年的总用电量。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增长,未来5年我国对数据中心流量处理能力需求将增长7~10倍,对应的电力消耗每五年翻翻。

       其四,效率低。目前许多普通数据中心仍采用管理人员实时监测数据中心的温、湿度参数,报警情况。定时巡查数据中心环境,定期巡检数据中心运行设备,24小时监控数据中心运行,但受限于数据中心的管理人员水平所限,有些值班人员不太懂数据中心设备管理甚至根本不懂数据中心设备的维护,这对数据中心的安全运行无疑又是一个不利因素。据有关方面的调查,数据中心的故障人为故障占到了75%,数据中心应该避免过多的人为干预和控制,带来的风险和失误。

       正因如此,华为提出了智能微模块数据中心基础架构部署方式,将机柜、配电、制冷、监控的系统集成在一个模块里面,每一个模块都能独立的支持业务,可以随着业务的发展灵活的部署基础设施。根据华为的数据统计,采用微模块部署的方式相比传统方式,能降低30%的初期投资、50%的部署时间和50%的运维人员。

       王德想表示,微模块的建设模式很好地解决了数据机房建设近期需求与长期发展的匹配,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统一规划、模块设计、分期投产、循环使用。从两个维度上面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一个是时间维度,分期投产。“一个是空间维度,通过独立的微模块设计模式,一个微模块就是一个单体的小型数据中心,可以灵活组合满足不同客户对于可靠性等级,功率密度,安全等级不同的要求。”

       同时,王德想表示,采用微模块数据中心基础架构部署方式,有利于引入新资本投入到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中,“与相同规模传统数据中心相比,智能DC在KPEX方面下降5%,OPEX方面降低20%。因此,传统数据中心回收成本需要5~6年,而智能DC微模块建设方式,可在最快1~2年回收成本。”

颠覆的媒资行业

       正因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创新的产品,这也使华为在面对最终用户时,有能力提供更多创新、颠覆式的解决方案。

       一直以来,传统广电媒体都在寻求向新媒体、全媒体转型,但成功案例尚屈指可数。据了解,传统广电媒体已经陷入一种怪圈,既然业内公认,传统媒体运作思路与新媒体运作思路存在较大差异,即每出现一种新业务,就成立一家新公司独立运营,例如网络电视公司、手机电视公司、公交电视公司。不同的公司之间,使用不同的内容分发渠道,有着相对独立内容生产平台。

       正是看到这一点,深圳广电集团与华为合作,借助由业务驱动的全媒体云解决方案,实现业务转型,希望颠覆媒体转型思路。深圳广电集团总工程师傅峰春表示,集团希望通过融合的平台促进、推动母体的转型,将深圳广电集团转变成一家互联网信息提供商,同时将观众转变成用户,根据用户的需求,不同渠道的需求,统一提供内容节目。

       深圳广电集团计划构建扁平式、开放式、全融合的新闻生产运作平台,整合各种新闻资源,改变传统媒体“单一渠道采集、封闭式生产、点对面单向传播”的运作模式,向“全媒体汇聚、共平台生产、多渠道分发”的新型制播方式转变。

深圳广电集团总工程师 傅峰春

       可以看出,深圳广电集团是希望走一条“不同他家”的颠覆式转型路线,“在全媒体趋势下,深圳广电集团节目生产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势头,如果按传统烟囱式的架构设计IT系统,势必造成计算资源的浪费,存储资源的浪费,运营效率的降低,也根本无法支撑集团如此大量的节目制作压力,成本也过于昂贵,这逼着我们走云化,向互联网转型。” 傅峰春说:“深圳广电集团新闻制作中心没有在旧有的系统中缝缝补补,而是另起炉灶,重新规划了新的物理空间,按照互联网融合的节目生产模式,多渠道分发的需求,重新构建融合新闻中心。”云化的IT基础架构使得IT系统能够根据业务属性灵活部署,大大加快新频道、新节目上线的速度,实现随时随地的全媒体内容制播,让用户自在享受流畅、便捷的视听体验,大幅提升资源利用率,同时运维成本降低50%,内容制作即时性提升60%,媒体资产回迁效率提升60倍。

      目前,深圳广电集团新闻中心云计算数据中心已经建设完成,而深圳广电所面临的转型需求也是整个广电行业转型的缩影。具了解,仅从标清向高清的转型,每个频道就要投入5000万元以上,市场空间不可限量。但对于具体技术方向,傅峰春也认为深圳广电模式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电视台:“并不是所有的地方电视台、广电集团都适合搞云计算。只有节目制作达到一定量级,才能超过云计算建设盈亏平衡点。在某些区域电视台中,可以有限度地尝试公有云或混合云模式。”

赞 0个人觉得赞
logo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规模:200人以上

网站: http://www.huawei.com/cn/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

粉丝1

关联信息

关于我们 | 全生命周期管理 | 服务的客户 |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公司名称:北京金誉在线伙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 15026202号-1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