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4 日,在备受瞩目的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期间,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并行科技承办的 “Token 驱动:AI+X 规模化落地的核心资源密码”专题论坛在哈尔滨华旗饭店隆重举行。现场吸引了200余位专业嘉宾,座无虚席,交流氛围热烈,中国计算机学会官方对此次论坛进行了直播。
当前,AI 已不再是孤立的技术,正如同电力、石油与互联网,成为驱动千行百业转型的 “新质基础能源”。从城市治理到工业制造,从内容生成到医疗服务,“AI+X” 不仅是行业融合的体现,更指向一种以 Token 为关键资源的新型协作生态,它既是能力流通的凭证,也是价值闭环的密码。在此背景下,“Token 驱动” 如何助力 AI+X 规模化落地,成为本次论坛探讨的核心议题。

并行科技 陈健
本次论坛执行主席由并行科技董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副理事长陈健博士担任。在开场分享中,他表示并行科技目前已接入国内几十个超算/智算中心,构建起了庞大的算力池。在为客户筛选适配算力时,并行科技遵循三大标准:第一,确保兼容性,无技术障碍且能最短时间跑通任务;第二,保障时效性,严格按客户时间要求完成任务;第三,追求高性价比,帮助客户控制成本。为实现高效、精准的匹配,并行科技还研发了“应用运行特征分析方法”,结合客户需求与算力池资源,推出“算力买手”模式,在一小时内为客户提供最优建议。
在陈健博士的开场分享后,多位来自政府机构、高校、知名企业的行业专家围绕 AI+X 领域的前沿趋势、技术应用与实践经验展开了深入分享。

国家信息中心 单志广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主任以 “‘十五五’人工智能和智算发展新形势” 为题进行报告。他详细阐述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取向,深入分析了中美两国人工智能发展路径的差异以及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趋势。他指出,大模型的本质机理为数字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对算力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强化顶层设计、推动服务差异化、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业与政府协同发力”等推进我国算力健康有序发展的策略建议,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与战略层面的重要指引。

阿里云 曲振斌
阿里云“人工智能 +”咨询与解决方案总负责人曲振斌带来“智能时代的大模型智算落地最优解”的主题分享。他提到,当前中美大模型能力日趋接近且趋势相同,主要表现为主要玩家快速收敛(美国呈现 3 + 2 格局,中国呈现 3 + X 格局)、开源模型广泛认可、人才和资金高度聚集等。但中美 AI 应用规模存在明显差距,Token 量作为模型应用的“北极星”指标,2025年6月中国日均 Token 消耗量 30 万亿,同期仅谷歌的 Token 日均服务量已达 32 万亿(最新的10月数据,已达43万亿)。针对政企构建 Agentic AI,曲振斌提出需做好“选好场景、造好语料、训好模型、建好应用”四部曲,并介绍阿里云将提供全栈的 AI 产品与服务,助力全市场 AI 成功落地。

滴滴 郭杰成
滴滴网约车 MPT(网约车交易市场技术)部门负责人郭杰成分享了 “大模型技术在网约车交易市场的应用”。他介绍,滴滴网约车交易市场在大模型技术应用落地与探索设计方面成果显著,报告重点聚焦探索 Agent 在出行领域创造用户的前景、多模态大模型能力对基础组件能力的更新及系统整体升级,以及 Transformer 架构与网约车交易中的序列模型与决策问题的结合设计等内容,展现了大模型技术在出行领域的实际应用价值。他还特别强调了大模型技术的发展需要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深度协同。

哈尔滨工程大学 蔡成涛
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蔡成涛教授聚焦“特色高校科教融合场景中的大模型应用实践”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行业特色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需结合行业特色探索实践。报告围绕行业特色高校科教融合场景中的人工智能技术、智慧教育及大模型落地应用技术展开探讨,深入分析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高校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实践思路。

硒钼科技 马宇豪
硒钼科技AI4Science 算法研究总监马宇豪围绕 “The Next Stage of AI:Physics×AI”展开报告。他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正从语言与感知层面,迈向对真实物理世界的理解。当大模型逐渐成为智能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下一阶段的核心在于将物理规律(Physics)融入智能体系。报告探讨了 “物理驱动的人工智能” 范式如何重塑 AI 的底层逻辑,使模型不仅能识别模式,更能推理方程、模拟动态与预测未知。马宇豪表示,通过融合数据驱动与物理一致性,AI 正从感知工具演化为科学发现与工业创新的引擎,“Physics × AI”意味着从“会说话的模型”迈向“理解世界的模型”,将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下一阶段。

并行科技 宋志方
并行科技国产事业部总经理宋志方深耕高性能计算与 AI 模型优化领域,兼具底层技术研发与产业落地经验。他以“如何构建高效可靠的 MaaS 服务平台”为题,详细介绍了并行科技 MaaS 服务平台的四层架构,包括基础设施层、模型层、平台层和应用开发层。该平台通过技术低门槛、模型可共享、应用易适配三大特性,有效解决大模型落地难题。同时,负载均衡、弹性伸缩、服务网关等平台优化手段,以及 PD 分离、并行策略优化、模型量化、算子融合等模型优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效能。宋志方强调,MaaS 服务将成为推动各行业数智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在随后举行的圆桌对话环节,与会专家围绕“为什么 Token 是 AI+X 落地的核心资源密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Token 是开发者友好的计量单位,当前应用对算力的需求在聚焦,而对 Token 的需求在扩散。对于行业未来发展,专家们预测,基础模型会越来越聪明、强大,随着竞争的加剧,市场上成功的基础模型数量将逐渐减少,但专业的次生模型会越来越丰富,最终将与基础模型构成有机协同的模型家族群。同时,专家们也提出,Token之后是否会有更方便、友好的技术出现,值得行业持续观察与期待。

在论坛的结尾,陈健博士发布了由并行科技市场部特别策划、300多位专业人士投票参与的“AI+X落地热力图”,揭示了AI在医疗健康、制造业、智慧城市与交通、金融科技、教育培训、文化娱乐、智慧出行、生活服务、政务服务、农业、零售电商等各领域的落地渗透程度与发展潜力,其中医疗健康与制造业凭借政策支持力度大、场景需求明确,成为 AI 落地热度最高的两大领域;智慧城市与交通、金融科技等紧随其后,在技术成熟度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而农业、零售电商等领域随着Token驱动机制的完善与智算资源的进一步下沉,未来有望实现快速的突破。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 AI+X 领域的从业者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平台,现场及线上听众的热情参与,使之成为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 2025)的一大亮点。专家们不仅深入剖析了 Token 驱动在 AI+X 规模化落地中的核心作用,更汇聚了政策、技术、应用等多方面的智慧与经验,为推动我国 AI+X 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