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贸易保护思想容易冒头。近来,排斥国外企业、保护本土势力的思潮,在很多地方开始流行,比如美国、欧洲,当然也包括中国。
在涉及到国家安全等核心利益时,谨慎对待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应该的。但是,经济、社会的全球一体化,是必然发展趋势,是历史潮流,无法阻挡。因此,开放是大势所趋,闭关保守最后损害的将是自己的利益。
对于上述问题的讨论,业界几乎都是围绕着产品供应商展开的。在IT产业链中,供应商只是一个环节,其他环节还包括分销商、方案商、零售商等,最后才是最终用户。
IT是中国最为开放的产业之一,因此从一开始就有很多海外商家在中国开展业务。比如分销商中的英迈、Synnex、ECS、Avnet等,都是通过收购进入中国市场的。
本期杂志的封面故事,我们关注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方案商群体。广义上的海外方案商包括很多类型:供应商的咨询和方案部门:IBM、惠普、戴尔等;专业咨询公司:爱森哲等;电信运营商的企业业务:Orange、Verizon等。他们都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中国开展业务。
我们此次关注的是狭义上的方案商:以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为主营业务的方案商。这个群体又可以大致分为三大类型:美系:CSC、TIG等;欧系:凯捷、源讯等;印系:塔塔、Wipro、Infosys等。我们看到,这些海外方案商,基本上都是随着自己的客户而进入中国市场的。在中国站稳脚跟后,他们也逐步把业务拓展到中国本土客户,在政府、金融、电信、制造等行业,都有不小的斩获。
相比本土方案商,这些海外来客拥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咨询服务能力、全球一体化视野等;同时也有不少劣势,如运营成本较高、对本地企业的运作方式不够熟悉等。由于服务行业具有较强的本地化特征,海外方案商的业务规模还比较有限,尚无法撼动本土企业的优势。
与此同时,华胜天成等少数国内方案商,也开始尝试国际化业务,取得了初步的成绩。我们今后也将陆续对这些国际化的方案商进行采访报道,以相互学习各自的经验,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开放和国际化。